央行:高仿真假币并不存在 社會公衆不必恐慌
新華網北京2月26日電(記者 姜琳)針對新華社25日播發的《(新華調查)粵東現2.2億元假币大案制販假币為何屢打不絕?》一文,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26日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介紹了當前反假币工作形勢。
這位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還沒有發現所謂“高仿真”假币,社會公衆不必恐慌。但要高度注意近年來全國假币犯罪呈現出網絡化、操作簡單、小額假币擡頭的新特征。
廣東假币犯罪形勢在好轉 治理假币流通任務仍迫切
“2.2億元假币大案”發生在粵東,這裡曆來有制販售假币的傳統。當前廣東是否仍是制造販賣假币的主要地區?
這位負責人說,廣東曾經是全國反假貨币的主戰場。在“09”行動之前(注:2009年在人民銀行的緊密配合下,全國公安開展了代号為“09行動”的打擊假币犯罪專項行動),廣東假币收繳量占全國的比重較大,粵東地區存在的制販假币問題尤其突出。但目前廣東反假貨币工作形勢已發生巨大變化。
據介紹,近年來廣東不斷完善并發揮反假貨币工作聯席會議的機制作用,全面實施假币專項治理工程,在現金流通領域開展“淨化工程”,并在銀行系統推廣冠字号碼查詢工作機制處置涉假币糾紛,大力推進假币危害突出地區重點整治工作,公安機關破獲假币案件數量、繳獲假币數量均穩中有升。銀行臨櫃收繳假币量持續在全國低位徘徊,社會流通現金中假币的濃度明顯下降,廣東反假貨币工作形勢已發生了巨大轉變。
不過,這位負責人表示,反假貨币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任務。廣東經濟總量、人口總數、流動人口數量、現金流通量名列全國前茅,加上一些地域性人文環境等客觀原因,打擊制販假币違法犯罪、治理假币非法流通的任務将更為迫切,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的共同參與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支持。
假币制售呈新動向 三大特征凸顯
在回答當前假币制售有何新動向的提問時,這位負責人表示,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假币仿造技術依舊保持在較低水平,所謂的“高仿真”假币并未發現。但随着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全國反假貨币形勢還是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
一是假币犯罪網絡化特征凸顯。造假分子無論是原材料販售,成品販運,還是支付交易,全部在線上通過網絡完成,較以往的方式更加分散和隐蔽。
二是設備操作簡單化,犯罪年齡年輕化問題突出。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電子設備操作越來越簡單,效果越來越逼真,部分年輕人開始懷着僥幸心理,冒險嘗試造假貨币。
三是小面額假币存在一定的擡頭迹象。在當前反假貨币始終保持高壓打擊的情況下,犯罪分子轉向制販小面額假币情況有所增多。
就當前反假币工作部署和去年人民銀行查處收繳假币情況,這位負責人介紹說,人民銀行以對假币“零容忍”的态度,在現金流通領域全面實施“淨化工程”,極力壓縮假币流通空間;借助冠字号碼記錄查詢系統重新構建假币糾紛解決機制,大力推進假币危害突出地區重點整治工作,不斷加大反假貨币培訓和宣傳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他表示,2014年在國務院反假貨币工作聯席會議統一框架下,人民銀行和公安部等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有效履職,在假币案件查處和假币收繳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績。全年破獲案件量同比增長27%,其中大案同比增長15%;全國收繳假币同比增加15%,其中銀行機構收繳假币同比增長21.9%,公安機關收繳假币同比增長5.4%。
高仿真假币并不存在 公衆可識别特征判真僞
近來,除了廣東這起2.2億元的案件外,蘇州還曝出了一對夫妻購買150餘萬元假币案件,這對夫妻被判刑12年,湖南也查處多起農民加工假币案……
針對這些頻發的假币案件,這位負責人強調,迄今沒有假币可以亂真,高仿真的假币是不存在的,社會公衆均不必恐慌,隻要大家在現金較易過程中稍加謹慎留意,就能夠有效識别假币,保護自身利益免遭損失。他表示,辨識鈔票真僞知識在央行網站以及在各商業銀行網點配備的宣傳折頁上均有詳細描述,查詢簡單、獲取方便,老百姓可通過這些圖文并茂、淺顯易懂的識别知識,加強防範意識。
當公衆确需進行大量現金交易時,這位負責人建議前往附近銀行網點辦理。按照要求,商業銀行每個網點都應配備供公衆免費使用的點驗鈔機,大家可直接使用而不需辦理存取業務。公衆還應在現金交易過程中,嚴防自己的真币是否被不法分子偷換成假币。
他最後再次強調,現在沒有任何一種假币可以亂真,任何從事假币犯罪活動終将會受到法律的嚴厲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