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高價“金郵票”套現僅得料價
發表時間:2014/3/14 9:32:15 點擊次數:1451
“黃金”工藝品做成郵票形狀 實與郵政無關 收藏價值遠不如金币
廣州市民小陳去年10月在越秀區某收藏商場“抄底”了一套金光燦爛的蛇年生肖黃金郵票,一套四張,總重量為32克,總價格為11888元,圖案非常精美。
春節後,國際金價大升,他将郵票拿到二手市場去出售,連續咨詢了三家商鋪均無人願買。一位老闆提醒小陳:“你這套東西沒有"面值",根本不是郵政局發行的郵票,就是個黃金工藝品,不過是做成了郵票的樣子;要賣隻能賣黃金材料價,不到9000元。”
春節過後的3~4月,金銀禮品陸續流入二手市場,一手市場也多有打折促銷活動,其中的貴金屬新品―黃金郵票,受到了部分資深藏家的關注,馬年生肖主題的産品尤其在網絡商場上熱賣。
記者調查市場後發現,類似産品的優劣勢明顯:價格相對便宜、發行量相對較小,但發行方并非中國人民銀行,不具有金币那樣的貨币屬性,長線增值潛力值得商榷;而且,該市場在起步階段,難免有造假案例,不少企業冒充郵政局制作工藝品。消費者、收藏愛好者均需謹慎購買。
市場:
網上熱賣實體店不如金币
與金币金條相比,黃金郵票屬于收藏市場上的新上市品類,吸引了較多的關注度;目前内地市場上的品種主要是兩類,一類是文化紀念類,比如徐悲鴻的奔馬郵票之黃金版,一類是生肖品類,比如十二生肖合集黃金郵票版。單從名字上來看,都有“高大上”之感。
記者從廣東市場了解到,類似産品的整體銷售,實際上是遠遠趕不上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金币的。永正紀念币公司等廣州實體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黃金郵票與金章比較類似,銷售都是"一陣風",逢年過節湧現搶購熱潮,禮品消費是主角;但不到三周就乏人問津了,不像金币可以賣幾個月甚至幾年。”
與之對比,在網絡平台開店的收藏品商家則告訴記者,黃金郵票交易十分紅火,新品一個月可以賣兩三百套,春節期間更是能成交四五百套。由此可見,在多數市民心目中黃金郵票并非收藏品,而是消費品、禮品。
由于黃金郵票的發行曆史比較短(不到兩年),适逢國際金價走熊,目前的價格變化并不明顯,所有産品的一手、二手市場價格波動均在15%之内,遠比其間金币、紀念金條的價格波動幅度要小。其中,2012年7月上市的“龍”主題生肖黃金郵票,而今價格依然在上市價附近位置波動;而去年年底上市的奔馬黃金郵票,而今價格小幅走高了約8%。
投資價值:“料價比”較高 發行方不權威
類似的黃金郵票收藏價值到底有多高?
僅從“料價比”(黃金材料價格在市場總價中的占比)來看,市場現有金郵票的該數據要遠遠高于現有金币。比如說去年年底上市的馬主題生肖黃金郵票,黃金材料共重100克,按照目前265元/克的國際金價計算,黃金材料價值高達2.65萬元,在其3.9萬元的總價中占比為68%。與之相比,馬年生肖金銀币(十分之一盎司金币重量)的金币重量隻有3.1克,“料價比”僅25%;上市不久的青年運動會金銀币,“料價比”也不超50%。
而對于另外一個重要的價值衡量因素―發行量,絕大多數的黃金郵票,現有發行量均以“千”位數計算,而金币與之相比,均以“萬”位數計算,後者是前者發行量的5~10倍。而發行量是收藏品長線增值潛力的重要因素。
盡管如此,部分業内人士依然對黃金郵票持有質疑态度。廣東粵寶錢币分析師王超宇認為,讨論貴金屬收藏品的發行量、料價比都有一個前提:對象應是權威機構發行的産品。紀念金條、金章做工也很精美,但價格卻遠遠趕不上金币,就是因為前者的發行方不是中國人民銀行。
目前市場上,多數的黃金郵票都是企業與郵政局合作的産物,與中國人民銀行無關,雖有“面值”的标志,卻不具貨币屬性,長線增值潛力無法與金币相提并論。
而收藏愛好者、廣東公正拍賣行的譚練也指出:“郵票所以能成為世界公認的收藏品,主要是因為其在曆史上扮演了"信件資費"的角色,同時記錄了人類文化發展史的亮點。但貴金屬郵票已經不具備了"資費"的功能,紀念意義也會大打折扣。”
提醒:做成郵票形狀的未必是郵政産品
盡管毀譽參半,廣州市場上,追捧黃金郵票的收藏愛好者還是有一定的數量,買金郵票的也并非都是送禮需求者。記者從縱原郵币卡交易市場了解到,收藏黃金郵票的,大多數都是資深的集郵愛好者,也有集币愛好者。
越秀區白領梁先生認為:“其實我不太在乎收藏品的增值潛力,主要是看其工藝是否精美,自己是否喜愛。比如這套"奔馬"的金郵票。”
廣地珠寶玉石檢測中心的項賢彪主任提醒,黃金郵票并非不能投資,但必須是中國郵政獨立發行或合作發行的産物,才可能是真郵票,其實際發行量才會受到限制,與名義發行量相符合。再者,中國郵政發行的郵票類産品,一定會有“面值”的标注,比如12生肖款,都會寫明“8分”的字樣;如果沒有貨币字樣,即使做成了郵票的形狀,但不是郵政發行的産品,收藏價值要打折扣。
廣州市民小陳去年10月在越秀區某收藏商場“抄底”了一套金光燦爛的蛇年生肖黃金郵票,一套四張,總重量為32克,總價格為11888元,圖案非常精美。
春節後,國際金價大升,他将郵票拿到二手市場去出售,連續咨詢了三家商鋪均無人願買。一位老闆提醒小陳:“你這套東西沒有"面值",根本不是郵政局發行的郵票,就是個黃金工藝品,不過是做成了郵票的樣子;要賣隻能賣黃金材料價,不到9000元。”
春節過後的3~4月,金銀禮品陸續流入二手市場,一手市場也多有打折促銷活動,其中的貴金屬新品―黃金郵票,受到了部分資深藏家的關注,馬年生肖主題的産品尤其在網絡商場上熱賣。
記者調查市場後發現,類似産品的優劣勢明顯:價格相對便宜、發行量相對較小,但發行方并非中國人民銀行,不具有金币那樣的貨币屬性,長線增值潛力值得商榷;而且,該市場在起步階段,難免有造假案例,不少企業冒充郵政局制作工藝品。消費者、收藏愛好者均需謹慎購買。
市場:
網上熱賣實體店不如金币
與金币金條相比,黃金郵票屬于收藏市場上的新上市品類,吸引了較多的關注度;目前内地市場上的品種主要是兩類,一類是文化紀念類,比如徐悲鴻的奔馬郵票之黃金版,一類是生肖品類,比如十二生肖合集黃金郵票版。單從名字上來看,都有“高大上”之感。
記者從廣東市場了解到,類似産品的整體銷售,實際上是遠遠趕不上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金币的。永正紀念币公司等廣州實體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黃金郵票與金章比較類似,銷售都是"一陣風",逢年過節湧現搶購熱潮,禮品消費是主角;但不到三周就乏人問津了,不像金币可以賣幾個月甚至幾年。”
與之對比,在網絡平台開店的收藏品商家則告訴記者,黃金郵票交易十分紅火,新品一個月可以賣兩三百套,春節期間更是能成交四五百套。由此可見,在多數市民心目中黃金郵票并非收藏品,而是消費品、禮品。
由于黃金郵票的發行曆史比較短(不到兩年),适逢國際金價走熊,目前的價格變化并不明顯,所有産品的一手、二手市場價格波動均在15%之内,遠比其間金币、紀念金條的價格波動幅度要小。其中,2012年7月上市的“龍”主題生肖黃金郵票,而今價格依然在上市價附近位置波動;而去年年底上市的奔馬黃金郵票,而今價格小幅走高了約8%。
投資價值:“料價比”較高 發行方不權威
類似的黃金郵票收藏價值到底有多高?
僅從“料價比”(黃金材料價格在市場總價中的占比)來看,市場現有金郵票的該數據要遠遠高于現有金币。比如說去年年底上市的馬主題生肖黃金郵票,黃金材料共重100克,按照目前265元/克的國際金價計算,黃金材料價值高達2.65萬元,在其3.9萬元的總價中占比為68%。與之相比,馬年生肖金銀币(十分之一盎司金币重量)的金币重量隻有3.1克,“料價比”僅25%;上市不久的青年運動會金銀币,“料價比”也不超50%。
而對于另外一個重要的價值衡量因素―發行量,絕大多數的黃金郵票,現有發行量均以“千”位數計算,而金币與之相比,均以“萬”位數計算,後者是前者發行量的5~10倍。而發行量是收藏品長線增值潛力的重要因素。
盡管如此,部分業内人士依然對黃金郵票持有質疑态度。廣東粵寶錢币分析師王超宇認為,讨論貴金屬收藏品的發行量、料價比都有一個前提:對象應是權威機構發行的産品。紀念金條、金章做工也很精美,但價格卻遠遠趕不上金币,就是因為前者的發行方不是中國人民銀行。
目前市場上,多數的黃金郵票都是企業與郵政局合作的産物,與中國人民銀行無關,雖有“面值”的标志,卻不具貨币屬性,長線增值潛力無法與金币相提并論。
而收藏愛好者、廣東公正拍賣行的譚練也指出:“郵票所以能成為世界公認的收藏品,主要是因為其在曆史上扮演了"信件資費"的角色,同時記錄了人類文化發展史的亮點。但貴金屬郵票已經不具備了"資費"的功能,紀念意義也會大打折扣。”
提醒:做成郵票形狀的未必是郵政産品
盡管毀譽參半,廣州市場上,追捧黃金郵票的收藏愛好者還是有一定的數量,買金郵票的也并非都是送禮需求者。記者從縱原郵币卡交易市場了解到,收藏黃金郵票的,大多數都是資深的集郵愛好者,也有集币愛好者。
越秀區白領梁先生認為:“其實我不太在乎收藏品的增值潛力,主要是看其工藝是否精美,自己是否喜愛。比如這套"奔馬"的金郵票。”
廣地珠寶玉石檢測中心的項賢彪主任提醒,黃金郵票并非不能投資,但必須是中國郵政獨立發行或合作發行的産物,才可能是真郵票,其實際發行量才會受到限制,與名義發行量相符合。再者,中國郵政發行的郵票類産品,一定會有“面值”的标注,比如12生肖款,都會寫明“8分”的字樣;如果沒有貨币字樣,即使做成了郵票的形狀,但不是郵政發行的産品,收藏價值要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