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貴金屬紀念币項目解讀之八――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币(第3組)
青銅是古代勞動人民有意識地将銅與錫或鉛配合而熔鑄成的合金,在應用上具有更廣泛的适應性,而成為生産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傳中華青銅器出現在黃帝、蚩尤時代的原始社會的末期。有據可查的是甘肅永登蔣家坪馬廠遺址與東鄉縣馬家窯遺址出土的青銅刀,甘肅齊家坪墓地出土的青銅鏡,以及山東膠縣三裡河發現的兩件銅鋅合金的錐形銅器等,說明在中國,青銅器的鑄造曆史至少已有3000多年。
中國青銅器制作精美,代表着先秦時期高超的技術與文化,在世界各地青銅器中堪稱藝術價值的最高典範。據古代文獻記載,青銅器有兩種基本功能或用途,一是“納(内)、入”,即盛裝物件;一是“設”,即陳設布列。中國青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鈎、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并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缛富麗。随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至戰國,由于鐵器的推廣使用,銅制工具越來越少。秦漢時期,随着瓷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制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面,胎體也更為輕薄。雖然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中國青銅器的出現,晚于世界上其它一些地方,但是就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及品種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銅器可以與中國古代銅器相比拟。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獨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由于青銅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青銅器上布滿了饕餮紋、夔紋或人形與獸面結合的紋飾,形成神靈的圖紋,反映了人類從原始的愚昧狀态向文明社會的一種過渡。
青銅生産工具的出現,在生産力的發展上起了劃時代的作用。随着社會的發展,青銅器由盛裝物件功能,逐步演變為一種宴享和放在宗廟裡祭祀祖先的禮器而流傳于世,成為權力與财富的象征。中國青銅器的發展橫跨了約三千年的曆史,精美的青銅制品、神秘瑰麗的青銅文化,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
從青銅器的出現,就注定了她與錢币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在商代晚期出現的青銅鑄币是我國最早的貨币之一,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金屬鑄币,就是青銅所鑄造的。
中國貴金屬紀念币誕生兩年後的1981年,中國人民銀行就以青銅器為主要圖案發行了中國出土文物(青銅器)金銀紀念币(第1組),這一年恰逢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币向國際錢币市場積極進軍和推廣,也正是通過這個項目,我國的現代貴金屬紀念币首次進入了美國錢币市場。時隔十餘年後,中國人民銀行于1992年、1993年分别發行了中國出土文物(青銅器)金銀紀念币的後兩組,自此,該套金銀币(含金、銀币各12枚)已全部發齊。從這三組金銀币在市場上的表現看,因其流入海外市場的數量偏大,這就造成了該套金銀币目前已在國内錢币市場難覓其蹤,在各大錢币拍賣會上更是鮮有亮相,稱其一币難求非常恰如其分。
但是該套紀念币的發行也存在一些缺憾,由于當時造币技術條件所限,未能将許多聞名于世的青銅器精品進行深入挖掘和精彩呈現,在生産工藝的運用上也較為單調。抱着滿足更多錢币愛好者集藏這一題材金銀币的目的,時隔19年後,中國人民銀行于2012年再次啟動了中國青銅器金銀币項目,對青銅器題材重新分類梳理,按照青銅器的年代和類别重新規劃,将其作為中國貴金屬紀念币重要的系列項目發行。并于8月31日發行了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币(第1組)。其後的2013年5月23日又延續發行了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币(第2組)。
上述兩組青銅器金銀币的面世,在國内掀起了一股關注、研讨青銅器曆史,了解、集藏青銅器金銀币的熱潮。
根據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币發行的長期規劃,中國人民銀行順理成章地将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币(第3組)納入到了2014年中國貴金屬紀念币項目發行計劃中。相較于5種規格與前兩組保持一緻,最大計劃發行量的的大幅縮減無疑是一大看點,5種規格(表中所示)依次減量1000枚(降幅50%)、20000枚(降幅40%)、2000枚(降幅33.3%)、4000枚(降幅40%)和20000枚(降幅25%),在同一個套系中減量幅度之大可謂前所未有,這既表明了央行切實根據市場變化,發揮宏觀調控職能,培育、涵養市場的決心,也彰顯出金銀币發售機構保障集藏者利益、強化紀念币收藏屬性的姿态。今年8月,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币(第3組)将與廣大錢币集藏愛好者見面,繼續展現青銅器這一古老文明的輝煌。究竟是何種青銅器物将浮現于币面之上?又會用何種方式呈現青銅文物的古典、滄桑之美?讓我們集聚目光,等待它揭開神秘面紗的那一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