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币的鑲嵌技術
最早采用雙金屬鑲嵌工藝技術制造流通硬币的是意大利造币廠。早在八十年代初的1982年,意大利造币廠就推出了用不鏽鋼作外環、鋁青銅為内芯鑲嵌的500裡拉流通硬币,這是一種新的風格的流通硬币,發行在當時就取得了成功,在世界造币行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接着各國造币廠紛紛研究雙金屬鑲嵌流通硬币的制造工藝技術,并在金銀紀念币(章)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今,雙金屬鑲嵌硬币作為一種高技術含量的硬币在許多國家的高面值流通硬币得到了應用。我國也於九十年中期推出了金銀鑲嵌紀念币(章),并於1997年推出了以白銅和黃銅相互組合的10元“香港特别行政區回歸祖國”流通紀念币,接着又發行了10元面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和“澳門特别行政區回歸祖國”雙金屬鑲嵌流通紀念币。
在雙金屬鑲嵌币的基礎上,有些國家研制開發了三種不同色澤組合的三金屬鑲嵌流通币,但由于受到造币壓印設備和鑲嵌工藝技術不成熟的限制,這種三金屬鑲嵌币未能得到很好的應用。
局部鑲嵌的雙金屬硬币,主要應用在金銀紀念币(章)方面。其主要表現就是根據錢币的設計需要,在銀質紀念币上的某一部位鑲嵌上部分金箔、水晶或寶石,以提高紀念币(章)的品位,給人以新的視覺感受。此外,國外有些造币廠為提高這種局部鑲嵌雙金屬金屬硬币的技術含量,發明了用金屬粉末噴塗的工藝方法,在銀質紀念币(章)的局部部位噴塗上金粉,同樣給人一種雙金屬局部鑲嵌的感受。我國造币廠,也試用局部屏蔽電鍍的工藝方法來制造銀-金局部鑲嵌的銀質紀念币(章)。但是,在流通硬币制造方面基本上不采用這種工藝技術。
1996年,我國發行的“1996北京國際錢币博覽會銀鑲金熊貓紀念币”首次采用了錢币鑲嵌技術。
1996北京國際錢币博覽會紀念銀币
1997上海國際郵票錢币博覽會紀念銀币
2015年吉祥文化金銀紀念币中,“并蒂同心”金銀币首次采用了寶石鑲嵌技術。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