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錢币博覽會 在“沉澱”中前行
本報記者 賈理智
本屆錢币博覽會透露出一個強烈的訊息,那就是市場分化,收藏群體日益理性,集藏文化不斷沉澱。
11月6日,為期三天的“2016北京國際錢币博覽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落幕。作為當代中外錢币收藏愛好者的盛會,此次博覽會吸引了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249家參展商,包括錢币發行機構、錢币經銷商、評級公司、相關商業銀行等。
熱鬧依舊
盡管京城被重度霧霾籠罩,但絲毫也阻擋不住錢币收藏愛好者的熱情。11月4日一大早,國家會議中心外就排起了“長龍”,而入場後,博覽會現場出現頻率最高的場景也是“排隊”,排隊抽獎、排隊領獎、排隊購币……
尤其是不少國外展商的展台前始終人流不斷。比如英國皇家造币廠展台,就被一大批參觀者“四面圍攻”。因為供不應求,銷售人員直接拿出産品目錄,由買家挑選。另外,澳大利亞珀斯鑄币局、奧地利鑄币廠、法國巴黎造币局等展台也人頭攢動。奧地利風光、史前生命、英國皇室、童話故事、中國生肖系列币……這些富有異域風情的主題錢币讓不少錢币收藏愛好者大飽眼福。
來自河北的錢币收藏愛好者張凡在博覽會上購藏了兩枚奧地利币,一枚是“時間”系列銀铌雙金屬币,另一枚是“克林姆特和他的女人們”50歐元金币。他告訴中國商報記者:“這兩枚币的鑄造工藝精良,曾經獲得國際錢币大獎賽獎項,最重要的是,它們價格适宜。”
而在中國币中,此番最受關注的莫過于“2016北京國際錢币博覽會紀念銀币”。三天展期,每天銷售處都是“長龍”。在博覽會舉辦的第一天,錢币收藏愛好者李怡專程趕來,但還是排在了隊尾。“今天周五,還不到休息日,這一大早人咋這麼多?”李怡向中國商報記者介紹,今年的博覽會紀念币與以往不一樣,“都是封裝好的評級币,即在進入市場流通前已經由第三方錢币評級公司編碼、采集圖紋、認證芯片并封裝,确保了紀念币"傳承有緒"和"容貌全新"。”李怡還介紹說,自1995年至今,“北京國際錢币博覽會紀念銀币”早已在圈内形成收藏系列,而本次發行的紀念币為本輪圖案系列的最後一枚,可謂是此輪10枚系列的完美收官,所以追求的人也很多。
收縮明顯
在為期三天的展期内,雖然現場人氣熱度不減,但是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相較往年,本屆博覽會無論是參展規模還是精品數量,都相對弱了一些。
天津收藏愛好者李悅在博覽會開幕第一天就奔赴現場,但是轉了幾圈下來,卻有幾分遺憾。“我參加博覽會也有十個年頭了,雖然算不上資深,但對近幾年博覽會發生的細微變化,感受還是很明顯的。相較以往,今年博覽會的展品中,能夠讓人滿意或驚喜的品種并不多,即使是精品,也大都以往年的獲獎币居多,新開發的品種幾乎很難見到。”
在李悅看來,博覽會的這種表現與國内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外在市場環境低迷、購藏者心态趨于理性的大環境密不可分。李悅認為,這幾年,歐洲市場對貴金屬的需求量呈下降趨勢,加之國内經濟環境低迷,在展會上的直接表現就是一些國外參展商都縮小了展位規模,縮減了參展投入,并且減少了展品品類和數量。相對而言,國内參展商在這方面表現得就更為明顯,除了中國金币總公司、中國印鈔造币總公司以及數家銀行的展位依然規模如前外,大多數的地方經銷商和錢币公司的展台都有一定程度的縮減。此外,買家群體的收縮,也使得貴金屬币的設計發行受到了一些影響,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精品、新品數量減少。
與李悅感受相同的還有北京币章收藏家張德友,在他看來,如今的錢币博覽會雖然人氣較旺,但真正的錢币藏家的身影卻越來越少,引人注意的是,不少貴金屬投資者加入進來。這種狀态與整體經濟環境有關,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大,許多人都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能夠保值的貴金屬領域,今年博覽會上銀行展位的投資理财産品大賣,就很能說明問題。
張德友表示,目前整體錢币市場持續收縮,貴金屬币行情持續“過冬”。錢币博覽會上,雖然來的經銷商不少,但大都門庭冷落,表現不佳,普品不少,但也往往有價無市,所以表現出來就是參觀的人并未減少,但參觀者的收獲卻沒有往屆豐厚。“以我自己為例,一天下來僅收獲了一枚德國紀念币和一枚法蘭西銅章,價值2000元而已。另外,今年國外展商的心态也比較急迫,推銷的力度加大,而且實際上很多紀念币價格也不貴,基本上是按面值出售。”
新人不少
不過,本屆錢币博覽會透露出一個強烈的訊息,那就是市場分化,收藏群體日益理性,集藏文化不斷沉澱。
中國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北京農商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大型銀行在此次博覽會上的表現頗為搶眼。開闊的展台、别具匠心的陳設、精美的産品讓不少參觀者紛紛駐足。而他們的産品多以金銀條、金銀錠、金銀工藝品為主。參觀者劉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并不是真正的錢币玩家,來博覽會的初衷主要是想看看有沒有國外的貴金屬投資币,但是卻很意外地看到了中國建設銀行發行的幾款吉祥系列貴金屬産品。“這些産品設計精美、工藝考究,價格基本與市場金價持平,而且符合條件還能回購,所以我入手了一些。”
事實上,像劉女士這樣兼具收藏和投資的參觀者并不少。記者發現,這些參觀者的購買行為已經帶有非常強烈的目的性,有人專注于國際主流貴金屬投資币,有人愛上了銀行的貴金屬賀歲産品,還有人專門收集國際系列貴金屬獲獎币。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業内人士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分化、收藏沉澱是本屆博覽會的“潛台詞”。除了一些投資者之外,本屆博覽會也湧入了不少新人。這些新人以80、90後為主,他們對市場有着更加敏銳的嗅覺,而且往往視野更加開闊,能自如地在投資與收藏之間穿梭。“今年展會上我遇到了不少這樣的人,這些新人往往有高學曆和海外教育背景,他們既懂得收藏的核心知識,又對投資有着濃厚的興趣,所以他們出手往往瞄準那些高精尖的藏品。”
該資深人士同時表示,雖然今年的參展商和産品表現平平,其實市場還是在潛移默化地轉變,貴金屬币的收藏群體在往縱深發展,收藏文化在不斷沉澱,“我記得去年展會上還有不少賣串的,今年就很少能看見了。而逐漸變得多起來的參展商是為收藏服務的紀念币評級公司、為紀念币收藏把玩展示服務的包裝設計裝飾公司,還有一個就是為币章進入流通領域而服務的線上拍賣網站。這些發展變化都是市場對當前收藏投資文化的不斷發展的一個積極反饋。”
來源:中國商報